为什么医学生这么多,当医生的却很少?(2)
希鲁鲁克和无国界医生让王兴的医学理想开始萌芽。但学医的前几年,王兴却“感觉自己像废物”。
在医院实习过程中,王兴也慢慢确认了自己的意向科室——胸外科。“我喜欢外科,而胸外科相对来说手术时间短,干净利索,比较适合我。”他也提醒,选科室不要跟风,科室发展在不断变化,比如骨科曾经历由热到冷,“跟风的人可能要接受跟风之后被卷或被淘汰的命运,做选择时不要局限于当下的情况,少一些用钱和回报去选择的思维,而是要多考虑如果将其作为长期事业来从事的话,自己是否喜欢。”
北京积水潭医院2022年公开招聘岗位信息显示,13个招聘岗位中,除肾内科技师和教育处管理岗的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其余均要求研究生学历。其中,肾内科技师的学历要求虽然写着本科及以上,但学位要求仍是硕士及以上。
为了穿上一件白大褂,医学生们往往要耗费比其他行业从业者更久的时间,学制周期长是医学专业的特点之一。高校医学生培养模式分为三种:一是本科五年制培养;二是本硕连读七年制培养;三是本硕博连读八年制培养。
医学教育要从通识教育开始,这是大多数国家医学教育的模式与共识。据王兴介绍,在美国甚至需要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才能够报考医学院的预科。“你需要先成为一个上过大学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成为一个有通识、有眼界的人,你才能够学习医学。”
“前几年感觉自己像废物”
高二看日本漫画《海贼王》时,王兴被其中的角色希鲁鲁克打动——身为一名医者,他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世人和国家。通过新闻看到无国界医生的故事时,王兴也为之感动过——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家,前往充斥着战争、贫困与瘟疫的地方,救助患者。
2020年,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及,“逐步停止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招生,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教育,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这似乎预示着对医学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精英化。“医学正在朝更精细的分工和更高的科技含量发展。”王兴分析。
“专业建议都是基于自己主观体验产生的,体验好的人会告诉你好,体验差的人会告诉你差,但就像小马过河的道理一样,适不适合你,只有自己学了才知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王兴说。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2002年至2017年间,医师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或从医的意愿普遍较低。2011年,不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或从医的医师比例高达78.01%,比例最低的2017年也有45%。学制周期长、工作压力大、收入回报低等现实因素,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谨慎思考是否要选择医学专业。
“现在的竞争是‘水涨船高'。”王兴形容,医学科研能力普遍提升使得这个专业和行业越来越卷。“当年我毕业的时候,博士阶段的最后两年发了一篇文章,就是那一届毕业生里的翘楚了,但现在的医学生都要拿高分论文,很多硕士生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有三五篇高分文章。而且,我们那会儿毕业留院通过考试就行了,找工作也没那么难,现在即使是博士,也未必能够留在自己心仪的科室。”
而留在看似很苦很累的医院,王兴也能收获身为一名医生的职业价值感。“这个职业会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会有一种超越于金钱的价值感,更不容易出现迷茫和无意义的重复。虽然说实话现在也会有职业倦怠,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能确定自己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王兴肯定,学医的价值在于学会助人、爱人。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许多处于封控中的患者日常配药受到影响,王兴发起了一次配药互助。
2006年,王兴入读北大医学部,医学生要先进行两年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例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北大医学部本科生课表上,安排了高等数学、基础化学、汉语听说、生物学等课程,几乎没有与医学相关的课程。
两年通识教育之后,王兴开始医学专业的学习,包括生理学、遗传解剖等,但依旧没有学习如何治疗疾病。“学了三年半,竟然不会看一个病。”王兴当时感到不解,“我知道人的肌肉是怎么长的,心脏是怎么跳动的,但对于某种疾病是如何发生的,不是特别清楚。”
文章来源:《中国临床医学》 网址: http://www.zglcyxzzs.cn/zonghexinwen/2022/0804/752.html